欢迎访问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网站!

聚焦党的二十大

【大家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成逻辑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春梅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11:25: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其内在生成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历史逻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的骨子里、血液里,时刻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一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支撑,那这个民族就会“走下坡路”,难以发展。回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书写了一部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奇迹。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与苦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往的“天朝上国美梦”被瞬间击碎,民族自尊、自信被“踩在脚下”,中华民族产生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各路仁者志士、爱国英雄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尝试了不同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始于国家独立、民族觉醒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撑,同时,也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民族精神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吸收了凝结着先前人类思想的精华,提供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指明了方向,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相近相通。坚持“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巩固中华民族奋斗发展的历史根基和文化血脉,还能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宝库;实现“相结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延续、继承、发展、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瑰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这一论断,两个“相结合”,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重要指引,也是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方向和根本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指向。坚持“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表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思想理论,是不断被实践证明的真理,党的创新理论就是遵循这一原理而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不局限于一个特定时期的相对真理,接受批评,接受检验,是在面向世界,面向实际,不断依循实际而变化的理论,特别是在当代,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治国理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强调,对封建文化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时就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但“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这与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提升民族自信心,发展和创造属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新文化”,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源泉。

三、实践逻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它以问题为起点,对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开启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有不少人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侵袭,一些人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足够的认同和底气,盲目崇拜西方文化,造成思想混乱、理想缺失、价值扭曲等危机。对坚定文化自信产生了些许的动摇,以此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甚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代表,“和”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如“和实生物”“和而不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近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崇德利用、格物致知的实践观,天人协调、上善若水的道德观,都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智慧源泉。